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多元化语文实践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5-10-22 阅读量:

20151021日,由武进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张立成校长、武进区湖塘初级中学贺剑英校长领衔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语文实践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23人,来到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开展第七次课题研究活动,语文教研组长徐姗老师和九年级级部主任周玉燕老师,展示了充满语文实践特质的研究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充分认可。

徐姗老师的研究课《成功》,可以用“厚实”一词概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本解读独到。围绕“成功”这一话题,不仅理清了“天资”“勤奋”“机遇”三者在成功之路中所起的作用,而且引领学生理解了三个“勤奋”段落承载的不同内涵,它们依次为:突出精神,侧重于刻苦;突出学业,侧重于专注;突出做学问或干事业,侧重于路径。第二,素材运用精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领悟构思缜密,徐老师或用素材印证成功三要素,或用素材体悟论点的自然推出,或用素材印证季老之勤奋,或用素材指导学生撰写微型议论文。第三,语文实践多元。张立成校长认为,语文实践包括三个层面,依次为交际属性的语文实践、学习属性的语文实践、创造属性的语文实践。而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习属性的语文实践”层面,应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研究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品味语文。

周玉燕老师的研究课《创造学思想录》,可以用“创造”一词概括,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前后巧勾连。《成功》一文的论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种公式化论点,直观明了,易懂易记;而《创造学思想录》没有明确的论点,于是用公式法概括论点,就成了本堂课的第一大亮点:不仅与《成功》一文珠联璧合,遥相呼应,而且找到了解读文章的新路径,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切入口。如此组织课堂教学,既吸纳了张立成校长前一轮的研究课题《初中语文“专题整合,组课推进”的研究与实践》的精华,又立足于“多元化语文实践”的研究重点。第二,读写巧结合。《创造学思想录》一文用思想录的形式,借助实例和名人名言阐述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特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必须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提炼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然而仅仅如此,还有肤浅之嫌——必须探寻新的教学之路。本堂课的第二大亮点,就在于读写的自然结合。周老师借助《成功》一文的写作思路,依托公式化论点(放松心态+求异思维+深层开拓+遵循自然=创造性思维),巧用原文素材,或仿写议论文开头,或撰写一组分论点,或创写微型议论文……这样,“用教材教”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三,语文实践扎实。综观本堂课,学生的语文实践是最大的亮点,教师仅仅是策划者、引导者。提炼创造性思维要素,学生朗读多元(或大声朗读,或沉思默读;或齐声朗读,或个体素读),概括形式多样(或聚焦一个故事,或关注几个片段;或教师示范,或学生合作);写作创造性思维作文,不仅人人动手,而且同桌互评;不仅佳作推荐,而且师生PK;不仅呈现范文,而且引领课后润色。如此语文实践,学生喜欢了,素养提高了;教师轻松了,能力提升了。

两位老师的研究课,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则更是精彩纷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导贺剑英校长的讲话睿智非凡,妙语连珠,用一个“善”字对徐、周两位老师的课堂做了点评:善用教材、善用素材、善用合力;用一个“燃”字引发教师思考:是做“自燃”者,发扬奉献精神,还是做“点燃者”,启迪学生智慧?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仇定荣老师的发言深入浅出,充满理趣: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建构适合教学的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重视课题研究,是教师劳动的幸福路径。武进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张立成校长的教导高屋建瓴,指点江山,首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员的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其次,对徐、周两位老师的课作了评析:“今天的两节课是课题组实践意义最大的两堂研究课。”最后,向各位老师解读了评课的四大标准:目标集中、结构简约、互动有效、读写双赢。(执笔: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