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州市中小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成语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2016年12月9日,常州市中小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再次光临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聆听了三堂精彩纷呈的成语作文教学课。
首先向我们展示成语作文教学的,是常州市中小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七年级级部主任纪兰老师。纪兰老师的成语作文课《言为心声》的最大亮点是“活”。第一,“活”用经典资源。一是通过品读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典型台词,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语言的魅力,不仅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精准地揭示人物的身份;二是借助《鹅毛大雪,正在下着》一文,开展多重对话描写的写作训练。第一步,通过文中的四个人物(秀才、县官、财主、流浪汉)对“下雪”这一自然现象的话语猜测和推想,让学生进入对话描写的情景之中;第二步,呈现原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话描写的要义;第三步,指导学生辅以适当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第二,“活”用教学手段。老师在课堂上巧设活动,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诠释如何丰富语言描写,进而丰富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第三,“活”用生成资源。老师利用学生身边的活动“文化艺术节”,并以《“尘埃落定”以后》为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说符合人物身份的话,写凸显身份的动作神态,进而撰写成一篇完整的成语作文,达到了“现教现用,现写现好”的作文效果。
与纪兰老师同步上课的,是八年级的王芳老师。王老师的成语作文课《移步换形》,其最大的亮点是“理”。第一,条理清楚。王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学写“移步”,让游记作文井然有序;随后根据补充的材料,指导学生补写《咂嘴弄舌游老街》中对某一食物的介绍,突出“换形”的细节描写。第二,理性指导。老师注重学生的“写”和“评”的结合,遵循学生先写、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再写的原则,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有章可循,写作积极性高,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九年级的单晓娟老师,为30多位听课老师奉献了一堂精心“烹制”的成语作文课《一波三折》。单老师的课堂教学,处处充满着“巧”。第一,“巧”架桥梁。老师利用书法中的曲折多变,导入作文之中的一波三折,可谓独具慧眼,大雪无痕,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第二,“巧”设过程。通过品析经典佳作《儿子是父亲的脚》《只借一美元》《钱可通神?!》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悬念的魅力,波澜曲折的奇妙和情节陡转的神奇,进而主动动笔,尝试作文。第三,“巧”作点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和善的微笑、温柔的话语、温暖的眼神,给学生以力量。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听见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更能看到学生作文水平快速提高的过程。
这是常州市中小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项目“应用成语开展初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首次成果展示,也是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省级课题“研发成语作文课程的实践研究”的首次对外亮相。精彩纷呈、别具特色的成语作文课堂,让常州市新北区语文教研员赵国琴老师大为赞叹:第一,中天语文课堂扎实而厚实,中天的成语作文课堂更是锦上添花。第二,高效、新颖的作文课堂背后,是中天语文老师课前课后的勤奋付出,更是全体组员团结协作的结晶。第三,中天的语文老师是善于将传统优秀文化(成语)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高级设计师,既引领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又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写作,享受写作,习得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