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常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暑期培训持续向前推进

发布时间:2019-07-21 阅读量:

7月20日,常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培训活动进入第三天。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金玉校长,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镇江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侯红宝校长,为培育站全体教师分别作了《走出误区,凸显“三性”——科学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表达语文——习得言意相称的表达智慧》的专题讲座。

刘金玉老师的专题讲座,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解读了五个方面内容: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什么关系;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三性”——语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课标性(学生性、学习性、学标性)、高效性(真实性、有序性、紧张性),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作了典型分析。

6.png

侯红宝老师的专题讲座,紧扣“表达语文”这一关键词,演绎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得出的基本结论,系统阐述了“言意相称”这一主张的外延与内涵,别具匠心地提出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即文体和语体;语文教学就是解剖文本,解读文体和语体表情达意的密码,习得言意相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表达智慧。

7.png

听了刘校长的报告后,武进区湖塘桥初中李燕平老师收获了独到的感悟:刘老师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今天与其说是听了一场讲座,不如说是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我们25个学员思维的碰撞。刘老师真正让被动听讲座的我们主动地参与讲座、能动地学习,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真实地形象地感受到课堂上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的全情投入中,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做到了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础是爱生,智慧是内在的动能。

8.png

武进区潘家初级中学的巢亚静老师更有自身的理解:特级教师刘金玉给我们做的一场报告,令我获益匪浅。第一,他从理论的角度,采用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运用情境教学法,高站位地清晰解释了“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等的概念,概念的呈现不是在PPT上直接投影出答案。这是一种上课式的讲座 ,聊天室的报告。这种新奇的讲座方式,与今天讲座的主题——“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相吻合。形式服务于内容。这也启发我们,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 ,不同的课堂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第二,让老师明白: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刘校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平时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各种常见的错误的做法:比如上《孔乙己》一文时,一位老师就让设计让学生先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接着刘校长点评,这种上课的方式是错误的,荒唐。因为他破坏了读文章的规律,要让学生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文章内容都不清楚如何能正确分析词语。刘校长再顺势说出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应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要让学生安静思考,不干扰学生动脑,要让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教师不要说不停,也不要快马加鞭的教学。第三,教我们从细处入手,从点滴入手,科学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学生讲话要站到台前讲,这是培养自信。比如:学生之间相互打分并纠正问题,这是培养合作精神,思辨能力。比如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要学会踢皮球,让其他同学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

9.png

听了侯红宝校长的报告后,武进区运村实验学校的汤丽亚老师深切体会到,侯校长的“表达语文”讲座,令人折服。在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解读中,从“文体”“语体”两方面予以解读,思考的深度是我平时所不及的。如何读出文本内涵,如何“个性”阅读,侯校长应该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常州市邹区中学黄松老师的感悟是:聆听候校长的讲座,了解了语文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而且会在实践中不断追问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即问题与语体的言意相称。侯校长通过对不同文体中的不同层次课例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文字在不同文体与语体中具体运用的过程以及表达效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王》。侯校长通过揣摩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独特的组合方式、叙述的缓与急、叙述的视角、叙述的时间等方面,详细地向我们讲述,刷新了我对于文本解读与教学的认识。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顾奕老师有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是:侯红宝校长的讲座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是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去探索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遵循文体与语体,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课堂中不断摸索,不断追求,不断实践,语言文字的精妙就会融入到师生的生命之中。

10.png

(撰稿:仇定荣 摄影: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