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并重

常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活动掠影
发布时间:2019-12-09 阅读量:

  12月5日,常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走进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围绕“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并重”这一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培育站全体成员、礼河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慧东、施维琼老师执教的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第一,夯实“言”。初中文言文教学,熟读成诵,广博积累,培养语感,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对此,两位老师做得细,抓得实,从朗读入手,从积累起始,将文言文的句读、关键词、文意等必备教学内容,牢牢地装进学生的“知识仓库”。第二,优选“文”。两位老师都能抓住“真将军”这一核心词解读文章,不仅让学生把握了“真”的内涵,而且透彻理解了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特殊作用,进而实现了“言”与“文”的和谐融合。

施维琼7.jpg

  王静、朱振泽老师执教的文言文《愚公移山》,最为突出的亮点是:第一,实。即文言字词意思能夯实抓实,文言课文内容能落到实处,关键语句的朗读能正确落实到位。第二,趣。导入,或用假设法,或用激趣法;理解文本,或抢答法,或故事法;理解人物,或对比法,或朗读法;把握寓意,或辩论法,或拓展法……基于此,文言文的字词“学习之难”和解读人物“个性之难”这两座大山,就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搬走了。

  花爱琴老师执教的自读课文《动物笑谈》,其特点为:第一,思路清晰。围绕“笑”字,从笑点追踪、笑语晏晏、笑看其人、笑声背后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理解课文。第二,导之自如。自读课文教学,虽然以“自读”为主,但教师之“导”也很重要。花老师的“导”,主要表现在:以“题目”导向,以“故事”开导,以“言语”引导,以“材料”开导。这样,自读课的教与学就有机统一起来了。

花爱琴.jpg

  特约嘉宾、新北区教坛新秀张敏老师执教的古诗词《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则为培育站老师打开了古诗词教学的一扇窗。其主要特点为:第一,整堂课设计精巧。课堂始终贯穿着“徘徊”一词,何为“徘徊”?为何“徘徊”?“徘徊”能否换成“忧伤”?“徘徊”背后有何深意?……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重点突出,靓丽夺目。第二,拓展有广度。以诗解诗,给学生补充了丰富的诗词,加深了学生对词的理解,同时,也使得课堂诗意盎然。第三,挖掘有深度。通过一首词了解一个词人,让学生通过这首《浣溪沙》感受晏殊的“闲愁”,认识生命的缺憾,更看到世界的美好,这堂课向学生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张敏.jpg

  培育站领衔人仇定荣老师认为,本次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具有三大特点:聚焦重点,适当兼顾;承先启后,前后钩连;实践探索,理论引领。与此同时,仇老师就近期的几次教学活动,谈了五点想法:开篇处,易激发阅读兴趣;关键处,易多角度咀嚼;难点处,易精讲精析;收尾处,易总结归纳;标题处,易用心解读。

仇定荣.jpg

  活动最后阶段,仇老师就“精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剖析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路径:自主朗读课文,还需示范引领;独立理解文意,还需帮扶解惑;触摸文本要义,还需资源介入;立足教材根本,还需余韵缭绕。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