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19日,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教师培育站“借鸡生蛋”,“趁热打铁”,全体老师利用“江苏微教育”网络平台,全程观摩了“2020春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展示暨新教材教研会”。通过三天网络培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30学时的省级培训证明,而且还有五位老师在省论文评比中获得了奖项。
停课不停学:网络培训受益匪浅
本次初中语文教学网络培训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江苏名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精准解读和驾驭能力。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主题明,聚焦统编语文教材。3天20多个讲座和示范课,紧扣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教材解读和课堂示范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专家们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独特感受以“四两拨千斤”的教学功底和智慧调控。例如,专家们从单元目标出发,建构课堂教学体系,落实每一篇文章的重难点,并挑选其中一篇文章作精彩的课堂展示:七上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七下第二单元+《木兰诗》,八下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九下第一单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第二,档次高,荟萃江苏各地名师。我们已经不需要对每一位名师作具体介绍,只要把这些名师的姓名随便列举几位,就能切身地感受到分量的厚重,档次的高远:黄厚江(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首批学术领军人物,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李凤(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通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袁爱国(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初中语文领航名师)。
第三,价值大,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各位专家和名师,或以讲座形式,分享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主张、措施);或以课堂教学展示形式,智慧地探索教学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名著导读赏析”,既是教学的一个热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专家们不仅从理论上进行条分缕析,具体指导,还借助示范课让老师们切身感受和体验——名著《骆驼祥子》导读(祥子沉沦面面观);名著《儒林外史》导读(讽刺艺术)等。
第四,收获丰,听课老师茅塞顿开。网络教研的质量到底如何,其鉴别标准极为简单:老师们在电脑(或手机)前,是认真听讲,记些笔记,还是开着电脑(或手机)人已走开(或做其他事)。而这次培训,老师们甘愿坐着“冷板凳”,紧盯一个“小方块”,持续不断地“听——记——思”。例如,作文是中考试卷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平常的作文教学,随心而为,缺乏条理性。专家们的系列讲座和课堂教学,让老师们不仅知其然(中考作文指导有法可依),而且知其所以然(中考作文应抓好立意、构思、语言的指导,凸现生活的真善美)。
停教不停研:笔耕不辍收益满满
通过三天的线上培训,老师们对统编语文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与抓手。
于是,老师们继续奋进,坚持“停教不停研”,围绕本次的高端线上培训、培育站研训主题,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了更为深刻的理性思考,将其整理成一篇篇颇有实践性、价值性的研究论文,提交专家评审。
“慧眼识英才”,4月21日夜晚,“2020年春初中语文名师展示暨新教材论文评审结果”正式出炉,培育站收益颇丰,5位老师脱颖而出,“榜上有名”——王艳、施维琼、刘萌萌三位老师,荣获江苏省初中语文论文评比一等奖;黄松、李慧东两位老师获得二等奖。
每次培训,都是思想的浸润,境界的提升。老师们借着培训的东风,夯实了自己的专业功底,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踏实而稳健。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