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相聚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东道主花爱琴老师、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顾奕老师、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倪晓英老师、特邀嘉宾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纪兰老师,分别围绕记叙文标题、图表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作文教学四个考点,为全体学员和横山初中全体语文教师,展示了四堂充满教学个性的复习研讨课。
花爱琴老师的复习课《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紧扣常州中考热点设计,其特点为“三重”。第一,目标清晰重归类。记叙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不仅含义丰富,而且作用不可小觑。在课堂上,花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标题的九大作用,如全文的线索、造成悬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写作人物;又指导学生从表层义和引申义角度解读标题内涵。第二,彰显主体重实践。复习课不是教师的喋喋不休,而是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是如此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也是这样的。第三,讲练结合重运用。知其然,是复习课的基本要求,熟练而正确的实践才是“硬道理”。本堂课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由易到难的理解、感悟和解读、动手的“训练”,又浸润着老师点拨下的方法归类、难点指津和重点突破,可谓一举两得、举一反三。
倪晓英老师的复习课《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颇有创意,其特点为“三好”。第一,好方法。不仅引导学生提炼概括了推断词语的四种方法课文迁移法、组词法、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而且均借助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第二,好材料。所选材料,与中考的难度系数相等,且有课内也有课外,有基本的也有适当难度的。第三,好动手。在倪老师的课堂,学生不断地动脑动手是常态,但最经典的是将中考题作为素材,让学生依据所授方法进行命题,其结果是所选词语基本相同,连答案也异曲同工。这实在是上乘的妙招!
顾奕老师的复习课《中考图表题》,特色鲜明,其特点为“三进”。第一,在正误答案的比较推进中,明确答题是否。中考复习,正面指导,固然很好;但比较正误,甄别筛选,及时改正,也是捷径。顾老师的课堂教学,为我们的中考复习指点了另一条复习之路。第二,在循序渐进的清晰讲授中,归纳解题思路。学生自主归纳,虽好,但毕竟是“草根”的;教师清晰梳理,既是引领,更是升华。请看:(1)细审题——三看:看题目要求、看图表标题、看补充说明。(2)比信息——三比:比对象、比项目、比数据;横比、纵比、整体比。(3)寻规律——宏观局势,发展趋向;个体规律、整体规律。(4)准表述——舍精确数字,作模糊表述,结合标题,规范用语,简洁、准确、通顺。注意区别一些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如:一小部分、一部分、近一半、大部分、绝大部分;注意表明增长趋势的词语如:增加了、显著增长;表明下降趋势的词语如:减少了、明显减少。第三,在习得方法的自主解题中,增进答题能力。“学以致用”,方法最好,若没有亲身实践,依然是一纸空文。本堂课在学生习得有效方法后适时训练,且由易到难,步步为营,这样,学生的答题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升和强化。
纪兰老师的复习课《点睛之笔》,其特点为“三精”。第一,精彩开篇,激活思路。课堂开始,两位老师依托《冰雪诗》和《剪》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结尾句的重要性;接着,呈现《顾恺之传》中的片段自然引出课题:点睛之笔。如此设计,诗词、故事、文言,浓浓的语文味扑面而来,学生表述的愿望,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被情不自禁地激发了出来。第二,材料精准,优化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先后用了五则材料,可谓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不仅得益于老师平时广泛的阅读积累,更在于对教学内容、教学重心的深度把握,唯有如此,才能用得精当,习得牢固。这些材料,或激发兴趣,或方法呈现,或示范引领,或拓展迁移,或立足写作……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大智慧,就无法上出如此高质量的示范课。第三,评价精讲,巧妙提升。两位老师的评价,充满机智,彰显灵动,既是激励学生,也是在启发和引领。前一层次,是肯定,认可,激励;后一层次,是提升,示范,升华。如此评价,洋溢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弹奏着和谐的课堂音符。
最后,培育站主持人仇定荣老师在点评四位老师的复习研究课之后,以教师用语为着眼点,作了《教师重复话语的语用分析》专题讲座。教师的重复话语,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答话语的重复,即教师把学生表达过的话语重新表述一遍。教师重复话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使用中的一个自然存在的组成结构,是课堂上教师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复习,讲究策略,重在方法,更在有效训练。本次活动,为最后一个月的中考指明了航向,给予了有效指导,提升了复习空间!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