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同题异构风格各异 读写共生殊途同归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暨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09-27 阅读量:

924日下午,常州市初中语文同题异构教学观摩暨第五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在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如期举行。培育站学员张华、余银爽老师风格迥异的研究课《美丽的颜色》,为本次活动涂上了浓墨重彩的“美丽颜色”,赢得了同行们的充分认可。

《美丽的颜色》一文来自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扣单元把握两个教学重点:一是突出传记特点,二是体现自读课文特质。唯有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才能得道真正落实。张、余两位老师深谙其道,均能很智慧地达成了这两个目标。

张华老师的教学呈纵向深入式结构。首先,从文章标题入手,解读“美丽的颜色”之内涵,借助学生自读并批注,归纳出居里夫人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紧接着,张老师扣住引用的写法,从文中的引文出发,让学生设置问题,并用批注的方式拟写答案,而后进行同座交流和两人一组的公开展示。最后,张老师在小结文章内容和传记写法的基础上,以荣获“人民英雄”称号的陈薇院士之颁奖词为例,让学生为居里夫人写了一则颁奖词式的小传。

张华.jpg

余银爽老师的教学呈双线并行式结构。开篇,学生自读单元作文指导短文《学写传记》,将写传记的方法转换为阅读传记的策略,进而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发现其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围绕“把握事件、品读人物、写作方法”的阅读传记之法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像传记事件,“阅读提示”已高度概括,则将其读厚读神——演绎为一个个特别的镜头;像人物品质,“阅读提示”已一一提炼,则将其还原于镜头和事件之中,借助批注法深层次咀嚼和品析;像写作方法“引用”,“阅读提示”已进行总结,则将其分门别类——先是将引用传主之话与人物语言加以区别,进而逐一揣摩它们在特定文本之中的价值和作用。其三,让学生仿照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的人物小传,依据文本内容为居里夫人写一个人物小传。

余银爽.jpg

培育站主持人仇定荣老师认为,通过这两堂别具风格的阅读教学,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高度相同的教学特点,那就是“读写共生”。因为,这恰好是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和名教师工作室的研究主题,也是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语文学科部的一大亮点。就这两堂课而言,“读写共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是读的自然延伸,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写是读的必然结果,唯如此,自读课的“自读”效果才能凸显出来;写是读的物化成果,必这样,传记的阅读方能与传记的写作融为一体。

仇定荣.jpg

常州教科院张春院长在点评时如是道:“两位老师年龄、上课风格都有差异,但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都带给了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两位老师都扣住了本文作为自读课文和传记的要旨,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阅读中,在调动文字的写作中,实现了与文本、与生命的对话。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在于让孩子们喜欢语文、敬畏思想、尊重书籍,真心爱上文字,爱上阅读,从这两堂课来看,孩子们的精彩发言和生花妙笔,无疑是对他们的语文教师最大的肯定!”

张春.jpg

(撰稿:赵安  摄影:仇定荣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