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米,不仅仅是粮食,还是孩子了解自然的渠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稻种要经历一场怎样的生命之旅,才能成为饭桌上香喷喷的米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大米的成长故事,体会盘中餐背后的辛苦,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小学部举行了以“粒粒皆辛苦”为主题的食育系列德育讲堂活动。
“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从市场上买来的。”
“是大米煮熟的。”
……
当问孩子们米饭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的回答纯真可爱。从德育讲堂中,孩子们知道了在最初的时候,大米的长相很随意,经过农民伯伯的改良,大米慢慢改变了任性的毛病,将好的种子留下来,经过许多代的演变才变得强壮。
一粒优良的稻种肩负了许多使命。农民伯伯在给稻种育苗后,才会给水田松土、灌溉,将水稻一束一束地插在水田里,并且要经常给它们除草除虫。孩子们知道了,如果想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农民伯伯还要给稻子进行收割、脱粒、晾晒、脱壳等多道工序。每一粒米都饱含了一整个夏天的风雨,浓缩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粮食丰收不是唾手可得,而是农民伯伯用心浇灌呵护的成果。相信孩子们在学习了一粒米的奇幻旅程后,会更加珍惜每一粒大米旅程的艰辛,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做一名节粮惜粮的好少年!
(图文:朱秋雨 审核:贺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