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阅读与写作兼顾 走向读写结合新篇章

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武进区人民路初中)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10-19 阅读量:

10月16日,第五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在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初中如期举行。学员们睿智的课堂教学与专家精彩的专题讲学,让“读写共生”的研究主题得到进一步提升。

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郑素燕、吴宇涵老师的研究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将“写作元素”自然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显著特点为:

第一,丝丝入扣的结构。整堂课呈现出很清晰的三个板块:(1)辨析字词。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者并没有立马进入文本解读,而是就教材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一番比较,而后顺势引入到课文内容的把握。(2)梳理情节。借助“爬山——趴山——下山”的板书,让故事情节的曲折逼真地呈现出来;(3)围绕曲折的情节,自然地解析人物心理,不仅归纳了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还适时将“我”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剖析清楚。

第二,恰当好处的写作训练。阅读教学之中的“写”,并非随心而为,而是用心设计的匠心独运。在这堂课上,主要安排了三次写作训练:一是补写出爸爸的心理活动,具体展示爸爸的内心感悟;二是化身作者,补写几句“我”成功下山后的感受;三是以杰里“我”的视角和口吻,运用所学表现心理的方法,写一篇《悬崖上的一课》。如此训练,适宜适切,让写作促进了阅读,反哺了阅读,可谓一石双鸟,比翼双飞。




武进区人民路初中吴芳慧、王祖咪老师的作文课《写人要抓住特点》,将“阅读元素”自如地安置于写作教学之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适切性。本堂课虽然是根据七上第三单元的写作知识“写人要抓住特点”设计的,但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动作描写”揭示人物个性,这样,就能“集中优势兵力”,“巧抓一点”具体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二,生活性。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单一,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贴近其生活实际,才能激发求知欲。这堂课的阅读材料和写作话题,均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质。例如,教学中呈现的两则简单、粗略的材料(材料1:小张参加跳远。他使劲地跳,跳得远极了。材料2:小王参加的项目是跳高,只见他先进行了助跑,然后一跃,成功跨过了栏杆。),就来源于学生习作,学生很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多部位系统描写”,呈现了的生活味极为浓厚的《吃瓜子》片段。

第三,方法性。以读促写,其所选材料是颇有讲究的。不仅要典型,有代表性,还要能从不同角度提示写作方法,并为写作提供机会或话题。例如,在要求学生通过描写动作来展示运动健儿的风采时,先出示了描写学生跳高的精彩片段,而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情景(情景一:小张参加跳远。他使劲一跳,跳出三米。情景二:小孙参加的是800米比赛。近了,近了,他跑到我们班看台前了。)进行写作,这样,阅读有针对性,写作有实效性,读写自然得到共生。




中午,老师们放弃午休时间,继续开展研修活动。成员刘萌萌、缪露、马玲云、陆晓琴、沈雪、刘晓宇、钱竹燕等七位老师,从读写结合、自读课教学、写作课策略等角度对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穴式”评课,内涵丰富,语言精美,观点独到,剖析深刻。接着,培育站领衔人仇定荣在对各位老师的上课和点评作了简要分析后,就课堂问题的艺术化处理,推出了《聚焦式提问,教学智慧的体现》微讲座。仇老师结合鲜活的教学案例,从“整合散点,归纳升华;定位聚焦,渐次推进;牵之一发,动乎全文”三个维度,解读了“聚焦式提问”的基本内涵、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为广大教师的有效提问、高效提问打开了一扇宽敞明亮的大门。

5仇定荣.jpg

下午两点,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庆九老师为全体老师作《文本解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讲座。首先,列举了当前对文本解读的几种错误理解:教参已经作了示范解读,教师不必多此一举;深度解读是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无关;教师独立解读,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常规理解的掌握。接着,亮出鲜明的观点: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是基于教学的解读,而不是研究性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生动案例,从关键词语的解读、文本结构的解读、写作技法的解读、文章主题的解读、文本空白的解读等方面,阐述基于课堂教学之解读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最后,就文本解读与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之间内在逻辑关系,阐述了用心解读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高质量的不二法门。

6沈庆九.jpg

满满当当的任务,馈赠满满当当的礼品。又是一天的培育,又是一路的丰收。当老师们面挂笑容,带着新的精神营养踏上归途时,我们的培育站又向前跨出了厚实的一步!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