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一数又重阳,秋风一笑处留香。
青山一道是寿眉,归雁一排声声唱。
菊酒一杯相对望,茱萸一枝系衷肠。
言之凿凿送心上,愿你幸福永安康。
在这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重阳佳节。为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以“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爱在重阳节”为主题的重阳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动心、动脑、动手,为身边的老人献上一份温暖,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一抹亮色。
九九重阳 德润人心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重阳节是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小学部开展了重阳节晨会活动。
晨会开启师生一周的生活,全校师生一起了解了重阳节的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著名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倡议,以实际行动爱老敬老。
创意美术 爱在重阳
“百善孝为先”。为引导孩子们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小学部还开设了以重阳节为主题的创意美术课程,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灵巧的双手,为长辈们制作精美的小礼物,以表达对长辈们的感激之情。
在创意美术课上,老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将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通过对一个个精美艺术作品的解读,让传统文化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孩子们在艺术中体会节日的风俗。绘画、贺卡、折纸……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准备着自己的特殊礼物,准备在重阳节当天送给长辈。
穿越古画 弘扬文化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张志真言:“酥糕美酒细品尝,赏完桂花赏菊黄。”
《采桑子·重阳》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重阳节,是一个氤氲文化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祈福、观赏菊花、吃重阳糕等。那么,古人是怎么过重阳的呢?小学部组织孩子们欣赏《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九月)》,在班会课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在重阳节这天的生活情趣和智慧。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称为“重九”。孩子们跟着两位老翁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吃重阳糕……他们知道了菊花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糕与“高”同音,吃重阳糕寓意步步升高。
原来,古人有这么多关于重阳节的习俗啊!
敬老爱老 传承孝心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不知不觉中,长辈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坚强直挺的背影在岁月中不再挺拔,脚步也变得逐渐缓慢和蹒跚起来。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物质回报,而是晚辈们深情的问候和陪伴。为此,小学部组织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表达节日的祝福,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阳节”并非只是一个节日,它所要传递的是一种信息:老人更需要爱,更需要陪伴。以“重阳节”为契机,孩子们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家中长辈,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体味到祖孙间浓浓的亲情。同时孩子们把享受长辈的爱变为向长辈表达爱,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得以汇聚,传统节日的文化之火得以聚集,孩子们也可以将爱进行迁移,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扬“九九”。
通过本次重阳节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风俗习惯,更体会到了长辈们多年的辛苦。从晨曦一抹到太阳衔山,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我们一天天长大,而他们却一天天变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情感逐渐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地生根发芽。相信他们会常怀感恩之心,通过实际行动献上自己的心意,让身边的长辈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摄影:黄雅慧 李清 朱秋雨 撰稿:朱秋雨 审核:贺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