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架起读写桥梁 实现共生教学

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武进区潘家中学)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1 阅读量:

11月9日,第五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教学研究活动,在武进区潘家中学如期举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精彩亮相,为“读写共生”教学研讨再添‘神来之笔’。培育站全体成员、东道主语文教师共30余人,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

潘家中学徐小春、雪堰中学王炜杰老师的研究课《纪念白求恩》,带给观课者的最大感受是:第一,由课文标题入手,发现文章的观点。课堂教学从文题“纪念”一词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表达纪念的语句,接着顺水推舟提出疑问“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纪念吗?”启发学生寻找关键句,理清作者观点。第二,由表达方式入手,理解议论文特点。议论文是七年级教学的难点,为之,选用一篇同样纪念白求恩的记叙文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比较中获得了不同文体的特征,对议论文基本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水到渠成。第三,由论证方法入手,学写评价性文字。对比是本文的一特点,以此为抓手,给学生提供一个读写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学写赏析词(句),以写促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对比手法评价不同国家面对疫情的表现,以读来促写,更是锦上添花,夯实学生的读写能力。




礼嘉中学徐静、东安实验学校林苏华老师的《写出人物特点》,呈现出来的显著特点为:第一,以生为本。这堂作文课,遵循七年级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三个学习目标为导向,七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读写中不断提升能力。第二,读写结合。所选语段,均来源于课文的经典之作,这样,既强化了阅读,又促进了写作;而学生习作,既反哺了阅读,又提升作文水平,读写共生也就落到实处。第三,活化方法。没有方法则难以成文,拘泥于法又无法放开手脚。就本堂课而言,既关注了方法,又凸显了灵动;既有法可依,又鼓励自由表达。于是,方法内化于心,表达外化于行,就成就了学生精彩的习作表达




培育站领衔人仇定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细节描写:为句子做“加法”》,则呈现出“灵动睿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第一,共生性。阅读与写作,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偶然的结合,而是融合中升华,共享中生长。本堂课的课内外阅读,不仅强化了阅读理解力,还发现了文本之写作元素,更成为写作提供了范例和样本;同样,两次写作训练,不仅外显了阅读之实效,夯实了写作能力,更为深度阅读打下了厚实基础。第二,睿智性。从表面上看,不管是《散步》中的片段呈现还是《藤野先生》中的语段展示,抑或学生习作和教师下水作文之分享,并无特别之处;但仔细琢磨,发现极具匠心:两则阅读材料,一个是课内精品,一个是名著阅读,且均围绕“加法”作示例——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场景等一旦适当铺展,原本枯燥平淡的句子立马生动形象、曲折绮丽的微型文章,学生在忽然之间明白了“加法”的奥秘。两篇佳作展示,第一篇《他在撒谎》,不仅起到了升华学生习作的功能,更为第二篇习作《妈妈真的很唠叨》的创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而从学生第二次习作的实际效果看,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5仇定荣老师上示范课.jpg

在此基础上,培育站开展研修活动。张玲、盛丽娜、庄烨、朱晶晶、黄天欣、迟晓旭、荆春、朱丽娟、刘萌萌等老师,对五堂高水准研究课进行“点穴式”评课。在点评时,不仅能敏锐地发现每堂课的精彩之笔,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读写之间要努力彰显自如融合,师生之间要力争做到智慧交流。



07仇定荣老师点评.jpg

而后,常州市初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横林初中的卞晓叶老师为大家作了《像植物一样生长》的专业发展微讲座,其主要内容为1)根,紧握在地下;将锤炼教学基本功分为“入格—出格—升格”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并有侧重地学习;(2)叶,相触在云里;抓住机遇,在竞赛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同时认清自身不足,向优秀教师学习,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6卞晓叶老师微讲座.jpg

最后,仇定荣老师为全体成员作《简单议论文写作的两种基本思路》作文辅导讲座。仇老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议论文写作要求是比较低的,就是“简单”二字,为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性写作:一是“引议联结”,包括四个步骤——分析材料悟透论点,转述材料提出论点;列举事例证明论点,引用名言阐述论点;联系生活烘托论点,紧扣论点升华论点;总结全文扣论点,点明题旨结论点。二是“三位一体”,即在论证过程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即分论点),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心论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论点式并列、论据式并列)、四个维度(类、因、法、果)。

10仇定荣作讲座《议论文写作指导》.jpg

本次活动,主题鲜明,立足七年级,从课内教学衍生到课外读写;形式多样,阅读、写作、讲座、个人成长精彩纷呈……老师们收获的不仅是显性的课堂教学,更有隐性的专业发展“门道”。感谢培育站,一路走来一路欢笑!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