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阅读教学之写:为了促进高效阅读

发布时间:2020-12-19 阅读量:

1216日,第五批常州市初中语文读写共生名教师工作室在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中开展第三次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其新桥初中全体语文教师30余人参加。

20201218191119_88896.jpg

吕刚老师的研究课《狼》,其显著特点是“言文共生”,着重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诵读,感“言”悟“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吕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重视朗读,设计了学生自由读、集体读、个别展读、老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屠户的“机智”,两狼之“狡猾”。

第二,比较,强“言”析“文”。文言文中,“言”是“文”的载体,在教学中需要进行语言的品读,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体会文章关键字词的美妙之处,从而体悟作者蕴含其间的丰富情感,领悟文言字词深处的文化内涵。吕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感知文言词语的魅力,例如,从“缀”字可以看出狼怎样的本性?能否将“缀”改为“跟”“随”?又如,“止增笑耳”中的“耳”能删掉吗?

第三,问题,品“言”赏“文”。吕老师以主问题“古文以最简单文法表达极丰富之内涵”为切入口,紧扣文中简练的字词来想象体悟狼与屠户的交锋过程,中间辅以“比较法”“补写法”“朗读法”等多个教学板块来再现交锋情景,最后在对“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多重解读中收束课堂。这样,课堂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又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20201218190321_51627.jpg

贺莲老师的研究课《孤独之旅》,洋溢着浓浓的自读味,主要体现在三个角度:

第一,铺设问题链,循序渐进。这堂课,贺老师巧设问题链,将整篇课文拎了起来。“初识孤独,根据文章的内容走进‘孤独之旅’”“走进孤独,从环境的变化理解‘孤独之旅’”“寻味孤独,体会杜小康心路历程,再写‘孤独之旅’”……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着学生走进文本,探秘奥秘:构思的精巧、形象的鲜活、语言的空灵。

第二,突出整体性,读写勾连。本单元的写作指导是“缩写”,第六单元的则是“改写”,这两种写作样式均都可以借助小说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阅读教学之中的“写”就有了目标和抓手:1)通过写日记,实现转换人称之改写小说,且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杜小康的“内心之旅”;2)通过描环境,突出“人物对环境感受的变化”,依旧扣住“孤独之‘旅’”,突出“发现之旅”。3)通过补情节,将“孤独之旅”上升到“人生苦旅”和“生命之旅”。

第三,落实教学力,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教师精准发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对此,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逐一加以落实:以读诱思,以写促读;生生互促、师生互动;问题递进,环环相扣;取舍得体,以点带面……

20201218185646_44786.jpg

工作室领衔人仇定荣老师,紧扣两堂研究课,从阅读教学中“写”之角度,作了简要阐述。第一,写,立足于当堂。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诞生”的,一般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作前置性准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写,需要特定的场域,一旦脱离了这个磁场,写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写,把握好时机。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精心设计好写的契机,让写成为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然之举,而不是“拉郎配”、“强扭的瓜”、可有可无的“鸡肋”。二是写的次数和字数、交流等,要恰到好处,不可喧宾夺主,抢占阅读的主阵地。第三,写,服务于阅读。读写共生的前提是读和写的相互促进,就阅读教学而言,其中的“写”则是更好地帮助阅读,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和特色,因此,此时的“写”,必须是一名称职的服务员、得力的秘书,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读写共生,看似简单;一旦进入研究领域,就感到:无论是理念转变还是实践运用,似乎连“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没有走完。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