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常州市卜弋中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培育站全体成员、东道主全体语文教师,共计3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东道主荆春、朱丽娟老师的同题同构研究课《动物笑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突出自读课教学特点,具有三大亮点:
第一,教学设计清晰有序,学生学有成效。课堂教学按照“说笑谈”、“品笑谈”、“学笑谈”、“体笑谈”四个板块依次进行,在张弛有度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鉴赏以及写作能力等语文素养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第二,强化自读课文特点,学生学以致用。统编语文教材有意地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加以区别,前者重在夯实学习方法,后者重在学以致用。对此,执教老师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例如,在“说笑谈”环节,先是回顾概括事件之法“谁+何事”,然后学生自读课文,圈划重点词句加以综合概括,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自读课文的学习价值。
第三,巧设读写结合环节,学生兴趣盎然。这堂课的最大亮点,是三次很得体的写作实践。第一处,由动物的自我介绍引题,既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他们主动地走进课堂学习之中。第二处,侧面描写之片段写作,以写促读,再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第三处,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于想象写作之中,感受人类与动物相处的真谛,不仅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又彰显了第六单元的人文理念。
中天实验学校张华、邹区中学高峰老师的同题同构研究课《女娲造人》,设计新颖,自读味浓郁,具有三大特色: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神话特点。神话、寓言、童话等作品,学生均学习过,仅仅是写法略有不同。执教老师从《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三幅大家所熟知的图画开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捕捉、归纳神话特点,并与专家的解读作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自读的乐趣,享受神话的精彩。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特性。自读课文,大多设置了旁批,这既是编者的友情提醒,也是自读课文学习的重点,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执教老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自如地将其纳入到探究女娲这一人物的自读之中,进而精准地把握了“说也奇怪”这个专用词语的妙处和“人性与神性”融为一体的女娲形象。
3.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想象奇妙。想象极为重要,但也不能天马行空,无的放矢。执教老师充分借助阅读提示中有关《女娲造人》的原型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体会想象应遵循的规则,强化想象的手法。可以这么说,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文本,对想象都有了深刻的体会。
刘萌萌老师的研究课《穿井得一人》、朱晶晶老师的研究课《中国石拱桥》,是为了弥培育站在武进礼嘉活动时部分老师未能观摩之遗憾而再次展示的。与前一次相比,可以用五个“更加”来评说:教学设计更加紧凑,教学机智更加灵动、学生学习更加自主、学生习作更加成熟,读写共生更加融合。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伟星老师,再次莅临培育站进行全程性指导,并作专题讲座《例谈初中学生作文的“升格”艺术》,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升格”的作文有哪些特征(有材、有法、有思、有情);第二,如何指导初中学生作文“升格”(体验、储备、激趣、示范);第三,如何在“读写结合”中让作文“升格”(全文模仿、片段模写、语言模仿)。
虽是寒冬时节,但阳光灿烂,收获满满当当:老师们观摩了读写共生之阅读教学,聆听了读写共生之作文升格……踏上归途,又期盼起下次的剑湖之行!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