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九老师的讲座,突出理趣性,着重谈了四点内容:(1)“理趣”概念解读。所谓“趣”,就是说不管是读文本也好、课堂教学也好,都要从中收获道理、懂得方法,要感觉到情味、趣味,进而习得语文学习的智慧。所谓“理”,是指道理、方法、技巧、思维、感悟等。把“理”“趣”合起来理解,就是指语文教学要有理有趣。(2)理趣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趣阅读就是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烛照文本,洞悉文本;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让他们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3)理趣阅读的终极目标。通过阅读,学生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获得个人的体悟;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路径,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4)理趣阅读是一种思辨性阅读。即:追根溯源的阅读、释疑解惑的阅读、深化提升的阅读、拓展思维的阅读、化繁就简的阅读。
陈剑峰老师的讲座,突出逻辑性,主要谈了三点内容:(1)“问题群导学范式”理论基础。它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并被基础教育界广泛采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问题连续体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2)“问题群导学范式”概念解读。它以“问题”为纽带,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方法,训练能力,优化思维;以“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3)“问题群导学范式”基本流程。一是操作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组织文字提出问题——分析思考讨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疏导、辅导——解决问题——激发发现新问题。二是思维流程:质疑——思疑——释疑——再生疑。
两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不仅有理论的建构,还有经典的案例。如果说理论解读是高大上,老师们还有点“望洋兴叹”,那么案例品析则是“若烹小鲜”,老师们便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新北区孟河中学的吕刚老师感叹道,以前一直纠结于《与朱元思书》的结尾句为何是“景物描写”,今天被沈老师举重若轻的一句话所点醒:当我们欣赏了美景之后,必然会聚焦到某一处最钟爱的“景”;吴均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之后,自然也会将笔触“厚爱”于心底最难忘的“景”。
奔牛初中的潘灵娟老师在培训结束后不到一小时,就提交了近700字的心得体会,这里摘录其中的一点与各位分享:“从今天两位专家级教师的讲座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认真解读文本,不是先急着去读各种教材分析,先要在文本的解读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然后参照名家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解读过程,是否有遗漏、不到位的,是否有不一样的认识,最后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内容。”
新北区新桥初中的贺莲老师、新北区圩塘中学的姜益民,在晚上10点半以后,还发来了自己的听后感悟。贺老师写道:“(听了沈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我们老师要做学生文本阅读的领路人、做他们文本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做他们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者、做他们文本阅读体验的分享者------而非单纯作为文本阅读知识的传授者。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其功能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兴趣,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技能,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思维与感悟。”姜老师写道:“问题群导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学会终身学习。问题群导学让知识点成为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指路灯,让发现问题成为良好习惯,让合作学习成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