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相聚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围绕“读写共生”研究主题开展学术沙龙暨微讲座研修活动。本次集体教学研讨,是培育站全体学员对自身为期一年研修活动的回顾和总结,25位学员组建10个研究小组,分两个阶段进行。培育站领衔人仇定荣老师策划并主持本次学术研讨活动。
第一阶段(5月10-25日):小组研讨,反思完善。各位学员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和培育站的众多研究课、教学反思,在精心梳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确定讲座主题和具体内容,合作探讨,共同形成文稿和PPT,而后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确保文稿有较高的质量和价值。
第二阶段(5月28日上午):集中交流,共生共长。10个研究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公开展示。这既是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又是希望得到同行批评指正,以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迟晓旭、朱晶晶、刘萌萌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读写共生视域下的多元结合策略探究》,其核心观点为:基于传统读写结合模式单一化、浅表化、孤立化等病症,提出了读写共生视域下的多元结合策略,即: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多次读写,层层深入;单元读写,统筹兼顾;课内外读写,相辅相成。四种策略各有侧重,以期打破原有读写结合的桎梏,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和谐共生。
2.缪露、钱竹燕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其核心观点为:读写结合主要有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共生三种策略。以读促写,在课内可以着重抓描写生动词句、精彩片段、空白处进行训练;以写带读,主要强调写引领读、写推进读、写提升读;读写共生,是读写结合的最终形式,讲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王炜杰、徐静、徐小春、林苏华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共生”策略微探》,其核心观点是: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为读而读,写作教学为写而写”的困境,读写共生教学势在必行。在阅读课中通过抓提要点、抓批注点、抓仿写点、抓拓写点等方法挖掘“读写共生”契合点;在写作课中善用导写部分和写作实践题,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让读写共生通入课堂,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和写作素养。
4.荆春、朱丽娟、高峰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初中语文教材“读写共情”研究》,其核心观点为:在阅读中教师应以情感为突破口,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舞台,努力实现读写共情。读写共情,可以通过扩写动情点,补写动情点,续写联情点,仿写共情点等几个方面实现。
5.卞晓叶、沈雪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其核心观点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搜索“读写结合点”,顺着“结合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去习得“写作”的诀窍。从内容上看,可以从文中词句、主要内容、留白点、情节延伸等角度达成;从语言上看,可以改写、仿写、缩写和扩写等方面关注;从句式上看,倒装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段落衔接过渡等方面训练。
6.黄天欣、盛丽娜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读写结合,实现自读课文教学多重对话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路径为:批注式阅读、评论式阅读、拓展式阅读、补写式阅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点:1)读写结合要达到读写共生的效果,两者不可孤立,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要达到读写共生的效果,就要做到读为写服务,写为读服务,两者结合产生1+1>2的效果;2)写作不能浮于表面,需要重视写法的指导。
7.马玲云、陆晓琴、刘晓宇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多文本读写结合切入点策略初探》,其核心观点为:1)以思想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思想精髓,拓展到课外,诉诸于笔端,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2)以写作技法为切入点,变他人经验和技能为自己所用,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3)以语言表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挖掘、品味隐藏在课文中的语言亮点,实现多文本读写结合。
8.王祖咪、吴芳慧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其核心观点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创设以读带写活动、以写促读活动、读写结合活动,使学生通过多样的读写活动体验,从阅读中获得写作发展,从写作中提升阅读水平,潜移默化地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9.吴宇涵、郑素燕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初中语文读写共生专题下的群文组合式策略研究》,其核心观点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训练是“不分家”的。教师可以在进行精读训练中渗透写作的重点,并在写作过程中求真、求实,从生活出发,找到物我共通点。在“读写”学习中使得自己的读写能力实现质的提升。阅读教学的为师之道,同时也应声声向生,步步求学,在尚好的年纪也给自己做做“加法”。
10.庄烨、张玲研究小组的微讲座题目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探究》,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1)优选文本,模仿写作,从句子仿写入手到最后进行篇章的仿写;2)结合文本,分析文本写法,比如叙议结合、对比手法,对所写片段进行主题深化;3)拓展延伸,以篇达类,进行群文读后感写作,也可从文体角度进行分类写作。
下午,培育站导师徐姗为全体学员作《例谈自读课课堂读写共生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徐老师认为,阅读是吸收、内化,写作是表达、外化,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关联。若分割开来,则两败俱伤;若统一起来,则两全其美。因此,在阅读课堂引导学生把阅读吸收的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在写作之时对吸收的材料进行筛选甄别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实现“读写共生”。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徐老师以自读课文《大雁归来》为例,具体阐述了在阅读课中融入写作,在写作中反哺阅读的三大策略:读中练笔,走进文本;读后抒情,走进作者;仿写创作,巧用手法。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三级教授黄本荣主任为大家送来了《专业阅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途》的高品质学术讲座。首先,以三个话题引发深层次思考:读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如何处理好大众阅读和专业阅读。其次,理清了专业阅读的三个层次:专业书阅读、课程和教学书阅读、精读之书阅读;第三,指明了专业阅读的三种策略: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搜寻式阅读、“勾勾联联,左右逢源”的主题式和关联性阅读、无法之法的随性阅读。
又是一天,收获满满。从学员所践行的“读写共生”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员们真的已经成长为“骨干”;从培育站导师徐姗的讲座中,我们智慧地发现,“读写共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多角度多层次达成;从黄教授的高品质引领中,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乡村教师要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研究……乡村教育才会升起一颗颗璀璨的明星!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