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常州市新北区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暑期培训活动进入第二天。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第一届县区级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侯红宝老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刘金玉老师,为培育站全体教师、常州市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分别作了《指向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和《目标精当,策略恰当,科学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
侯红宝老师的讲座,突出核心素养,着重谈了四点内容:(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2)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把人置于课程的中央,把核心素养的培育置于目标位,以核心素养统领、引领、深领学科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目标也是载体和桥梁。(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指向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用语文的思维方式(方法),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中教学(细化为三点:指向于核心素养的单篇课文教学,指向于核心素养的群文整体教学,指向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教学)。
刘金玉老师的讲座,突出高效语文,主要谈了三点内容:(1)做七不语文教师。不提前上课、不拖延下课、不抢占他课、不需要还课、不请人代课、不课后补课、不批改作业。(2)“高效课堂”的内涵。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绽放生命色彩的课堂。必须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素质、关注学生、关注时间、关注分数,(3)“高效课堂”的实施。第一,凸显三个“三性”(A.凸显语文“三性”:文道性、实践性、开放性;B.凸显课改“三性”:学生性、学习性、学标性;C.凸显高效“三性”:真实性、有序性、紧张性);第二,抓住两个“关键”,即抓方向、抓方法。
两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不仅有理论素养丰盈,还有充满实践智慧。无论是侯红宝老师的娓娓道来、行云流水般讲解,还是刘金玉老师的激情澎拜、魅力四射式阐述,都给每一位学员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学员们在听了侯红宝老师的精彩讲学后,已基本形成共识:“核心素养,必须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这一特定的语文元素切入,必须让最新的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的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超越。”
刘萌萌学员在听了刘金玉老师的讲座后,不禁感慨道:“高效课堂可谓耳熟能详,从入职到现在我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被灌输着这种教学理念,但或许在今天我才真正了解它。作为新教师,以前的我总是惊叹于老教师们课堂的活跃灵动,对小组讨论,课堂表演等活动的组织自愧不如,但今天刘金玉前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表演式的课堂中学生真的动起来了吗?我回想到自己的教学经历,绝大多数时候讨论时热烈,分享时沉默,或许这就是刘校长所谓的骚动、浮动和躁动吧。其实教至初三,我也深刻感受到课堂中思维动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学生当惯了乘客,几乎已经丧失了司机的能力,而考试却是让学生自行驾驶车辆的过程。要想不翻车,课堂上真的要做到心到、手到、眼到、口到、耳到,课堂不能仅仅是围起来,说起来,更要让学生有所获得,有所变化,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零散到系统。”
潘灵娟学员说道:“刘金玉老师的互动环节,我想应该没有哪一位老师敢开小差了吧,虽然互动环节让我精神紧张,但也恰恰是这种紧张让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速运转,不是做一个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有自己的思维的过程,我想这就是高效课堂吧。”
贺莲学员则被刘金玉老师的激情所感染:“一个有激情的语文老师,一个有感染力的语文老师,一个上课有着明确目标的语文老师,一个有方法策略的语文老师,一个显性分数与隐性素质两手抓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怎能不吸引人、怎能不高效呢?”“我很想做刘老师那样的‘七不’语文老师,潇洒、睿智、轻松而又有效,但是我知道,要想成为这样的老师不是不批作业就行的,不是不多上课就行的,它需要的是老师更多的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对于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对于学情的全面细致的分析,以及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激情、热情,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钟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纪兰学员的感触,更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保护学生的赤诚之心;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努力为学生答疑和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