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新北区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暑期培训继持续升温

发布时间:2017-08-01 阅读量:

8月1日,新北区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培训活动进入第三天。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初中语文教研员张春老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溧水区教科室主任黄本荣老师,为培育站全体教师、常州市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分别作了《核心素养和统编教材》和《基于部编教材的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的专题讲座。

张春老师的讲座,突出核心素养在统编初中语文教学的落实,着重谈了四点内容:(1)核心素养的渊源。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目前教材中存在的弊端。(2)核心素养的概念。A.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B.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C.其实,所谓“核心素养”,又被称为“21世纪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道德。(3)核心素养界定的双重性。A.核心素养界定的可能性:核心素养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荡涤应试教育的污泥浊水,指引我们的课程创造性实践;有助于“学科素养”的提炼,有助于学科边界的软化以及“学科群”或“跨学科”的勾连,有助于打破分科主义、消解碎片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灌输。B.核心素养界定的危害性:倘若允许各门学科自立门户,张扬各自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就会造成“多核心”,而“多核心”无异于“无核心”。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软性的、互通的。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强调“学科素养”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容易导致分科主义思潮泛滥。(4)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教研组层面的积极行动、依托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学和习的必然聚合、命题思想的变化、立己树人,加强阅读。

黄本荣老师的讲座,突出统编教材的使用,主要谈了三点内容:(1)阅读教学。通俗点说,就是依托范文(课文),学习字词句(段篇)、语修逻的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2)文言文教学。“猜猜看”——在语境中培养语感。(3)作文教学。A.梳理作文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建构校本写作教学课程。B.研究教材编写特点,用好用足教学资源,推动作文教学改革。C.挖掘教材资源,落实读写结合,为学生提供攀升支架。

两位专家都是资深教研员,理论建树深邃,立足前沿阵地,讲授高屋建瓴,举例精当贴切,解剖入木三分,指导具体到位,给各位学员带来精神上的洗涤,行动上的冲击,理念上的提升。

张华学员在听了张春老师的报告后感慨万千:“张院长这个讲座,有如一场轻松自在的座谈会,谈笑间,就将‘核心素养’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术语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整个讲座,张院长将各类事例、名言、大师作品等信手拈来,足见他的学识之深厚,不禁让我反思:我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惭愧啊!”盛丽娜学员则感同身受:“‘写作是阅读的孩子。’(毕飞宇语)写作与阅读的血脉联系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读书,然后要能够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引导他们广泛地、正确地读书。放下手机,打开书本,嗅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滋养我们日益干涸的心灵吧!

刘萌萌学员在听了黄本荣老师的讲座后茅塞顿开:“要让学生会写作,一定要重视实践性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作文与学生生活脱离是一个重要原因。‘统编’教材写作实践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这其实就是将抽象的写作技能训练,部分地还原为真实的语言交际,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潘灵娟学员同样有深切的感悟:“写作需要从生活中取米,要有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也不需要太多的花架子,引导并重视学生写好每一句话,这样才能写好一段话,乃至写好一篇文章,扎扎实实地去教,去批改,去评析,我想会有效果的!”

贺莲学员的听课感受见解独到,她的三点体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一,在日常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贯穿作文教学。要从写作的角度引领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些内容为什么不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而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并适时进行一些读写结合训练。每篇文章的解读如果都能找到一个在写作上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东西,那么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对于写作的技巧一定会有一个比较熟练的把握,而不是非要等到作文课再讲如何写作。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日常生活成为学生写作不竭的源泉。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我们常常为学生写不好作文找理由,认为学生没有生活,写不好情有可原。而学生也总是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不是学生没有生活,而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思考生活,只要活着就有生活。既然如此,我们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事,才值得写,任何一件小事,哪怕是一个眼神、一次呼吸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你从中有所体悟。第三,要让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也成为写作的扶梯。告诫学生,课外阅读除了读内容、读知识外还要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以弥补日常生活的不足。学会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把获得的经验用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上,从而拥有一个更大的表达思考和抒发情感的天地。当然课外读物中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是学生写作的借鉴。”

1张春.jpg

 

1黄本荣.jpg

 

1集体3.jpg

 

1仇定荣5.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