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读写共生“巧遇”自读课文

发布时间:2021-09-30 阅读量:

9月28日,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学名教师工作室在武进区湖塘中学开展第十二次研修活动,依托文言散文《与朱元思书》和《湖心亭看雪》,围绕“读写共生”研究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工作室全体成员、东道主部分语文教师20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武进区洛阳初中张美红老师的研究课《湖心亭看雪》,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抓点品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精品,《湖心亭看雪》一文值得品味的角度必然甚多,然而就一堂课而言,则应围绕一个核心点“披文以入情”,方能收到“窥一豹而知全身”的功效。张老师深谙其道,抓住“痴”字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发现了其中所蕴涵的“情”和“理”: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痴心于故国之思、离黍之悲……这样,学生就能透过痴景痴情,真正触摸到作者张岱这位痴人的一片深沉内敛的痴心。

第二,以材明理。《湖心亭看雪》一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九年级学生仅凭现有认知,恐难以读出“言外之意”,为此,张老师或适时铺设台阶,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恰到好处地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解读张岱于大雪三日之“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之因时,出示了周作人的一段评说“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让学生直抵作者的内心深处;又如,在鉴赏描绘湖心亭的写景时,将邓豸佳对其的一段评说“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予以展示,让学生真切理解了此段文字之妙:空灵洒脱,传神逼真。

第三,言文并重。文言文教学,舍弃“文”只谈“言”,抑或只谈“文”抛开“言”,其教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既注重文言词汇的积累,又探寻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真正做到言文并重,水乳交融。张老师的这堂研究课,从三个方面予以具体落实: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初知文本内容,强化“言”;找写景句,与现代文比较,体会三个“与”和数个量词的奇妙,由“言”及“文”;由景探“因”,直达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则是“文”的最高境界。

1.jpg

武进区湖塘中学顾奕老师的研究课《与朱元思书》,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明目标。《与朱元思书》一文位列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要求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课文阅读提示和思考探究则强调作者写景文章的特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不仅让学生按照要求,顺利地把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文章主题,而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的四大特色:立提纲挈领之魂,描众人可见之景,绘唯我可感之境。

第二,抓自读。既然是自读课文,就应该让学生运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阅读的阅读能力。就本节课而言,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借助页下注和阅读积累自主理解课文,通过阅读性批注初知文本于写景方面的特点,借助习得修改习作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三,重共生。围绕研究项目“读写共生”,着重作了两次深化:一是在把握文本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基础上,进行批注式阅读——请结合《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品析《与朱元思书》,可以从结构、手法、主旨等角度入手作一点批注;二是在穿透文本写景特点的基础上,对某一习作进行修改和润色,使之结构清晰、描写形象、主旨鲜明。这两处“写”,既是阅读的深入,又是写作历练,更能反哺阅读,很好地达成了“共生”目标。

2.jpg

工作室第二轮研究已经正式开启,对“读写共生”的研究自当进入一个新起点:不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自如地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更需要在“结合”的基础上走向“共生”,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