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依托课题:读写共生项目研究更深入

发布时间:2022-04-27 阅读量:

4月21日,常州市初中语文“读写共生”名教师工作室正衡中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东道主蒋雯老师和新北区孟河中学吕刚老师分别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不同角度展示“读写共生”的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研讨2.jpg

蒋雯老师的研究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情景巧妙,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词语线。将词语教学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在初中学段似乎很难寻觅。本课堂却能将之作为一个抓手,实在难能可贵。开篇以“初读课文,你被什么吸引”就直抵“四字短语”,而后通过“出示句意,推断词语”将关键的四字短语予以强调,进而依据对文本的感悟作四字短语的填充练习,接着借助四字短语对雨季和枯季之“壶口瀑布”的两个语段进行赏析,进而依托四字短语发现作品的立意之巧、之美,最后还又将之融入于写作之中……如此的词语教学线,可谓别具匠心,浑然天成,

第二,活动线。可以这么说,没有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就本堂课而言,其扎实的学生活动主要体现在:词语学习,游戏活动巩固;雨季和枯季语段品析,同伴合作活动鉴赏;作文训练,独立写作基础上的互动交流与点评。

第三,共生线。作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第十四期立项课题研究内容,本节课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渗透一些精当的写作训练,让读与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请同学们选择所给句子中的任意一句话,从四字短语的角度赏析作者的体物之细、绘景之精——写成一段赏析文字,尽量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景的特点。又如,虽是春天,校园中落叶颇多,能否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也来试着体物之细、绘景之精、抒己之情呢?——尽可能地运用四字短语,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640蒋雯研究课《壶口瀑布》.jpg

吕刚老师的研究课《学写读后感》,选例精巧,习得厚实,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有示范。读后感,是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写作文体,倘若教师单纯地传授写作策略,学生是无法习得写作能力的。为此,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作用,以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这篇典范的读后感作为范例,多角度多层次发挥其作用;同时,借助教材中安置的《<小石潭记>读后感》,让学生感悟、揣摩和发现,努力习得写作能力。

第二,巧历练。作文教学,当堂写作是必然之举,然何时历练、如何历练,颇有讲究。吕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选准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训练,切实提升写作能力:拟好题,正标题点明“感”之中心,副标题明确读之范围;抓好料,精要概括文章内容,让感想“有据可寻”“有法可依”;写好感,让感受既来自文章,更生发为感想的中心和主题,从而有理有据阐述。

第三,重共生。作为工作室的研究项目,本堂课自然十分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课外阅读与读后感基本写作思路的共生、《<学写读后感>知识短文》阅读与《小石潭记》读后感的写作共生、自身阅读积累和独特感悟与当堂写作的同步促进……这些,均让研究课的研究主题得到充分彰显。

640吕刚研究课《学写读后感》.jpg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围绕“共生”、立足“读写”作点穴式评课。工作室主持人仇定荣老师从三个方面强调:第一,加强项目过程化探索,努力形成系列化研究成果;第二,加强校本化实践,让项目研究得以辐射推广;第三,加强理论研究,发表一批高质量研究论文。

640教学研讨1.jpg

(撰稿:赵安  摄影:纪兰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