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读写共生:让语文实践活动锦上添花

发布时间:2024-05-20 阅读量:

2024年5月16日下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读写共生”教学研究》课题组在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开展第三十六次研讨活动。东道主周玉燕老师和常州市正衡中学的蒋雯老师为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课题组相关学校语文教师上研究课。


周玉燕老师的研究课《伟大的悲剧》,最大特点为长文短教,别有洞天”。主要体现在:

1.任务驱动,活动激趣。以活动任务为载体,学生的兴趣被迅速激发出来任务分别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梳理内容、理解情感、明确体裁提升品格。如此,学生所得全面又深入。

2.充分示范,方法引领。对于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读,更要会读。这堂课中,周老师给出充分的示范,让学生有抓手、有目标、又信心。

3.直观呈现,明确所得通过表格、突出不同颜色字体等方式,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清晰明确的。整个学习过程层层深入,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为下一步更有挑战的学习蓄足力量。

4.鼓励质疑,思维提升。在为网友答疑解惑的环节,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每个学生都在头脑风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思维被激活,进而实现了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升。

周玉燕2.jpg


蒋雯老师的研究课《一滴水流过丽江》,最大特点是“紧扣游记,自读有方”。主要体现在:

1.特色鲜明。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自读课文的特点,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体知识简介和课后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点。作为一篇游记,主要把握三点:交代游踪、描写景物、有知识性,本堂课主体架构即以此展开。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均能紧扣阅读提示,从阅读提示中切入,以阅读提示作结,形成闭环。

2.构思精巧以视角转换为切入口划分教学板块呈现文章重点:1)一滴水的视角——梳理游览踪迹2)读者的视角——赏析景物描写3)作者的视角——明确创作意图4)转换新视角——变换人称总结全文

3.读写共生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读写共生的特点且形式多样。1)速读课文,梳理游览踪迹,完成填空。2)精读语段,领略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完成仿写。3)通览全篇,聚焦选段,补写诗句,总结全文。

蒋雯.jpg


在评课阶段,课题组主持人仇定荣老师提醒全体教师教学中渗透读写共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宗旨;不过,在此基础上,还得从理论角度深入研究,从学理角度不断探索,其研究才更有价值!

研讨.jpg

(撰稿:赵安  摄影:纪兰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