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如何讲评?如何在讲评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面对教师的这一困惑,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质量检测小组及时作出回应,组织习题课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让全校教师近距离真切地感受到习题课教学的精髓。
示范先行 以例释理
道法组周静老师以九年级期中考试卷为例,向全校教师上习题讲评示范课。其基本路径为:
首先,考情分析。主要包括:每一道题目得分率、典型的共性问题(审题和答题)、优秀的试题答案。其次,素材准备。主要包括:选定呈现的典型错题、剖析答题的基本路径、遴选举一反三的迁移题和变式题。第三,精讲巧练。主要包括:对于错误率较低的题目,采取自主修改、集中呈现答案的方法解决;对于错误率比较多、且难度不大的题目,采取同伴合作、教师点拨的方法解决;对于难度较大、错误率高的题目,采取错题呈现、解剖原因、方法归纳、正解展评、变式训练的方法解决。
周老师的这堂习题讲评课,呈现出三大特点:突出以生为本、强化深度学习、彰显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观课议课 分享心得
语文学科代表张敏老师、数学学科代表钱文俊老师依次上台,分别从文科和理科角度对周静老师的习题讲评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
张敏老师觉得,文科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而文科习题课则是将这些目标有机结合并得以深化的重要环节。她从周静老师的课中学到了不同类型的文科习题有着不同的答题要求和方法,通过答题思维点拨,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题型归纳解题技巧和规范。呈现不同的失分答卷,对照答案请学生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还是答题思路出现了偏差?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失误,还是在知识运用上存在漏洞?文科习题要做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误区。她还觉得,周老师在处理学生大单元考点发散漏点问题上,添加大单元大概念思维导图辅助呈现环节,引导学生站在知识全局解读文本材料,规范解题路径。这与2022年课程标准理念是一致的,习题课更应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综合运用。
钱文俊老师则说,习题课是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绝佳舞台。他从观摩课中学到了错误率不高的试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生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简洁高效的方法。既打破了习题课一张试卷一讲到底的误区,又提高了同学之间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通过错题呈现,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思维方法运用上的不足之处,这点在理科上尤其需要。往往老师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了,还有很多学生错”,根源在于老师每次的讲都缺乏学生立场。钱老师觉得周静老师对压轴题的变式处理让他眼前一亮,理科解题能力提质增效,正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类似题的比较思考,彻底掌握这一易错点。
专业引领 高屋建瓴
校长助理江春强老师以“脱稿上课+习题讲评课:一堂道法习题课的学习感悟”为题,为大家做微讲座。江老师结合具体实例,解读了习题讲评课的操作要领:第一,改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解为学生主动学习;第二,归纳解题策略,形成此题的规范化答题路径;第三,注重拓展迁移,巩固知识,提高举一反三能力。
江苏省特级教师仇定荣老师就“高阶思维”的培养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精准分析,发现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通过预设,在教学中适时培育高阶思维能力;第二,充分关注生成,将其纳入到讲评之中,使之成为培育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
校长严美表示,不管是习题讲评课、脱稿上课,还是以生为本、高阶思维培养,都需要全体教师在研读教材、教学设计、关注学情等方面下功夫,促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思、主动讲、主动练,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及时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教师智慧的教促进学生智慧的学。
【教师感悟】
在这堂课上,周静老师对道法期中习题的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基本概念的解释,到具体案例的分析,再到解题技巧的总结,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循序渐进。这种清晰的教学结构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不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还详细讲解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她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解题路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道法组
习题课是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展开教学,所以在批阅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去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比如哪些题目错误率高?共性的错误是怎样的?答题是否规范?优秀生失分原因是什么?后进生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比较欠缺?每个班之间差异如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收集好一手资料,以便在后期讲评时能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想好解决方案,如何一一破解以上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时间分配也是不一样的,针对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每个班也是不一样的。
——地生组
作为英语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度阅读理解力。深度阅读不仅要求理解字面意义,还需把握作者的意图、情感、文化背景及文章深层含义。英语课堂应重视复杂文本的阅读,如经典文学、时事评论、学术论文等,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构建、主题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提升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提升。逻辑推理是依据已知信息推导结论的过程。英语教学可通过故事续写、逻辑推理题、因果关系分析等练习,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选择包含复杂情节或逻辑关系的英文故事,让学生分析角色动机、预测故事发展,或识别论证中的逻辑漏洞,以此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
3.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评估信息、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案例分析或文本解读活动,鼓励学生质疑信息来源、分析论点论据、评价作者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选取具有争议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话题,学会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见解。
——英语组
听周静老师习题讲评课,有四点感悟:
1.课堂提问有深度。在学生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2.错题呈现有温度。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看清学生错题内容,周老师自己先把学生的答案打出来,让课堂更加高效。
3.板书呈现有梯度。本节课呈现的板书有基础题的方法小结,有复杂材料题的得分技巧,而且随着学生的总结逐步生成板书,十分自然。
4.习题讲评有高度。本节课周老师从学生的做题走向学生的赏题,最后到学生自主命题,培养学生从更高纬度看待试题,从而降低学生遇到难题的畏难情绪。
——化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