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非遗薪火映课堂 巧手鱼灯跃青春

中天实验八年级非遗鱼灯制作劳动实践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17 阅读量:

【观春晚非遗启新思

原来春晚里的锦鲤游动是这么来的!随着《锦鲤》节目的回放,八年级学生惊叹于徽州鱼灯的灵动之美。劳动课上,老师以春晚非遗展演为引,带领学生云游千年鱼灯文化深入了解鱼灯扎骨为魂、糊纸成韵的匠心工艺,点燃了孩子们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

01.jpg

【制作】巧手匠心焕鳞彩

当传统技艺遇上环保创意,劳动课堂瞬间沸腾!学生们或选用标准材料包弯竹篾为骨,裁红纸作鳞,复刻古法或化身创意魔法师,将矿泉水瓶剪成鱼身、纸杯叠作鳞片、拼成鱼尾。废弃材料在指尖重生,非遗技艺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璀璨火花。


大功告成的那一刻,成就感拉满!

与可爱伙伴,做趣味手工,齐心协力,乐亦无穷。

【展览】鱼灯璀璨映笑颜

行政楼二楼的连廊化身非遗长廊,几十盏鱼灯五彩斑斓端庄典雅,憨态可掬,灯光映照下,“鱼儿们”仿佛活了过来,吸引着路过的师生们驻足观赏,赞不绝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老师挂上展览架,登上了“大雅之堂”,学生们笑靥如花。

【感悟】得趣得美乐陶陶

来看看孩子们亲笔撰写的心得体会吧:

11班 朱晨非:通过两节劳技课,我们既做了好看的鱼灯,又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做一件事不再半途而废。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实践,也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11班 李璐希:看着一片片材料在我的拼接组装下变成一盏精美的小鱼灯,我内心充满了自豪。当鱼灯被点亮,闪烁的灯光让我懂得了只要认真投入,就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

12班 陈金秋:手指在青黄纹理间游走,掌纹里蜿蜒着看不见的支流,鱼灯在我手里已然初见雏形,晨光鳞纹绵纸,竹骨游弋如潮流之鱼,尾鳍扫落细碎的光斑,在案头聚成粼粼水泊。风吹动未封口的鱼腹,吹动纸页般的腮,忽然听见某种类似苇荡的籁响。最后一步完成,一盏鱼灯跃然桌案,在灯光下忽明忽暗。

13班 高上:春晚的非遗展示,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亲手制作鱼灯,则让我们成为非遗传承的参与者。在蛇年新春,让这盏亲手制作的鱼灯,带着新年的祝福与文化的,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3班 曹安琪:自己动手制作金鱼灯是一项富有创意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它让我深刻体验了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校非遗劳动课程将持续深化,更多的传统技艺将陆续走进课堂。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相信年轻的心跳与古老技艺同频共振。

撰稿:丁雪骄  摄影:刘伟  审核:叶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