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金坛区初中语文朱春平名教师工作室和常州市初中语文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顺利举行。
两个工作室,看似研究重点不同,一个是“轻阅读”,一个是作文教学;其实,俩工作室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侧重于研究“古诗词曲”教学,后者侧重于研究“成语作文”教学。
享受·轻阅读讲座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朱春平主任,致力于初中古诗文的“轻阅读”研究。朱主任借俩工作室互动交流的机会,用生动形象、充分睿智的诗化语言,极具条理地向工作室全体成员介绍了“轻阅读”的基本理念和主张。
所谓“轻阅读”,原本指的是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在这里将其引入到初中古诗文的阅读之中,就是要努力把传统的国学变轻灵,把厚重的经典变轻巧,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轻量。开发古诗文阅读的“微课程”,主要包括:优化校本教学目标体系、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形成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轻便。寻求古诗文阅读的“微方式”,主要包括:微本、微信公众号、微课。
轻松。创设古诗文阅读的“微生活”,主要包括:经典文学研修平台、古诗文创作平台、经典文学诵读平台、古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研练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
撰写·成语作文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的张敏和盛丽娜老师,上了两堂成语味浓郁的作文研究课。其总特点是“丝丝入扣”“渐入佳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成语技法精准性。方法类成语作文,其基本条件是,写作方法必须成语,且是人们充分认可的。两位老师所选的“开门见山”和“画龙点睛”,就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材料选择典型性。无论是用于典型引路的《棋如人生》和《天窗》,还是用于写作的《特别的礼物》《念念不忘》和《奶奶的凝望》等习作,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完全符合阅读和写作需求,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策划巧妙性。综合两堂成语作文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教师演绎的从容不迫,学生练习的快捷娴熟,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这些,都得益于精巧的策划。
鉴赏·古典诗词
金坛区第三中学的张文玲老师,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上了一堂充满传统文化特质的轻阅读研究课,其总特点是“行云流水”“渐入佳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善“读”。在张老师的课堂里,“诵读”贯穿全文,并成为课堂的最大亮点,学生通过“读”,实现了六大突破:读中知意,读中成文,读中生情,读中明理,读中解惑,读中升华。
能“赏”。古典诗词教学,离不开鉴赏,不过,如何选得准,做得好,则很有讲究。在此,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标杆,重点体现在四个点上:析关键词(天涯)、赏重点句,品意象词,研句序和词序。
尚“妙”。古典诗词曲,技法多而妙,若不品读,就“视而不见”,若“情有独钟”,往往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张老师则独具慧眼,巧妙呈现,将“留白”“意象”“重叠”“衬托”“语序”等技法自如地贯彻于教学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理解了,明白了,掌握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将昆曲引进了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回荡在课堂之中,实在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