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点睛之笔+情景交融=点面结合

发布时间:2017-12-01 阅读量:

常州市新北区乡村初中语文教师培育站开展成语作文教学展示活动

 

11月30日,根据常州市新北区社会事业局的统一部署,常州市新北区乡村初中语文教师培育站组织开展了“薪火相传  下笔成章”为主题的成语作文教学展示活动,周玉燕、纪兰、刘萌萌、张华四位老师采用同题同构的方式,分别以成语“情景交融”和“点睛之笔”为题,演绎了传统文化浓郁、写作训练厚实的成语作文示范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认可。

周玉燕、张华两位老师执教的《情景交融》一课,可谓是“情与景相交、相融;教与学相生、相长”。具体体现在:

第一,这堂课处处显景。以阅读与写作并行教学,是为全景;以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构建的三个课堂板块,是为中景;课堂中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是为近景。当然,正像王国维大师所说的那样“一切景语皆情语”,本堂课也处处现情:借鉴课文模仿写作,学生对朝夕相处的课本又多了一份信任和好感,是为长情;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语段、自己的作文片段,是为生情;师生点评、生生互评中彰显的肯定、赞美,是为逸情。

第二,这堂课教学相长。一堂课张弛有度的课上到了尾声,学生呈现的精彩之作,赢得了观课者的啧啧赞叹。不过,更令人赞叹的是,最后的生生互评,虽显示出了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及深厚的语文素养,但是明显跳脱了本堂课的训练重点。不过,此时的执教者确是镇定自若,在夸赞之余,话锋巧妙一转,让学生看板书,提示“我们这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立即顿悟。随后,老师顺势完成了本课的总结,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印象与理解。此间,老师的教学智慧得到了锤炼,课堂驾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纪兰、刘萌萌两位老师执教的《点睛之笔》一课,其最大的亮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精彩开篇,激活思路。课堂开始,两位老师依托《冰雪诗》和《剪》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结尾句的重要性;接着,呈现《顾恺之传》中的片段自然引出课题:点睛之笔。如此设计,诗词、故事、文言,浓浓的语文味扑面而来,学生表述的愿望,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被情不自禁地激发了出来。

第二,材料精准,优化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先后用了五则材料,可谓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不仅得益于老师平时广泛的阅读积累,更在于对教学内容、教学重心的深度把握,唯有如此,才能用得精当,习得牢固。这些材料,或激发兴趣,或方法呈现,或示范引领,或拓展迁移,或立足写作……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大智慧,就无法上出如此高质量的示范课。

第三,评价到位,巧妙提升。两位老师的评价,充满机智,彰显灵动,既是激励学生,也是在启发和引领。前一层次,是肯定,认可,激励;后一层次,是提升,示范,升华。如此评价,洋溢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弹奏着和谐的课堂音符。

在精彩展示后,培育室成员潘灵娟、时佳黎、张敏、盛丽娜老师,采用“点穴式”评课法,对四位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点评:真切、精彩、高效,并发出了由衷感慨:期待、向往、佩服。

在此基础上,领衔人仇定荣老师就方法类成语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作了具体解读,并用六个成语阐述了理想的境界:兴趣盎然(兴趣、情趣、意趣、理趣)、循序渐进(预热、增温、红火、发烧)、渐至佳境(平川、涟漪、曲径、胜景)、出乎意料(稀奇、纳闷、蹊跷、诧异)、恍然大悟(好玩、新奇、顿悟、惊叹)、运用自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

(撰稿:吕墅中学陶丽娟,奔牛初中潘灵娟)

周玉燕.jpg


张华.jpg


纪兰.jpg



jiti.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