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常州市中小学教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开展第24次研讨活动,省前中人民路初中的李秋艳、袁奕老师围绕“景与情”这一主题,呈现了两堂构思精巧、景情和谐的成语作文研讨课。
李秋艳老师的成语作文课《寓情于景》,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看到了老师、学生与名家大师的智慧碰撞。李老师引用了杜牧、端木蕻良、莫怀戚、都德等人的作品作为示例,分析引导,总结出寓情于景的特点。——这种从学生熟悉的文章中分析归纳的方法,不仅唤醒学生沉睡的意识,激活了思维的火花,发现了写作之法,而且是“温故知新”,将旧知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二,贯穿着选材构思与写作的碰撞交融。在这节作文课上,李老师将读与写融合在一起,既有选材训练,又有构思与写作的训练。虽然重点在写作,但是我们都知道:选材、构思、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脱离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成就佳作。而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三者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袁奕老师的成语作文课《情景交融》,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旁征博引。课堂伊始,袁老师就充分调动学们的旧知,在文本“大浪淘沙”,发现印象最深的写景片段;课堂之中,更是名家引路,朱自清的《春》、鲁迅的《故乡》……可谓信手拈来。在此基础上,袁老师在教学语言上也是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单就一句朱自清的“作文便是用文字作画”,就道出本堂课的意义、价值,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写作之中。第二,一材多用。袁老师十分注重对教学素材的反复咀嚼和利用,课上充分利用了《春》、《故乡》两个选段,巧妙地概括出了选景和绘景的技巧,既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对技法的理解。第三,博古通今。袁老师不仅在诠释成语作文的魅力,更处处彰显出古典文学的气息,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上,袁老师做到了诗文并蒂,相得益彰。《观沧海》、《天净沙》、《相见欢》等传统诗词,纷纷映入学生眼帘,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作文的热情。
简而言之,观摩两位老师的成语作文课,是享受,更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