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举手投足 曲径通幽

发布时间:2018-06-21 阅读量:

614日,常州市中小学教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第25次研讨活动在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举行。工作室领衔人仇定荣老师、工作室编外成员刘萌萌、张华老师,围绕成语作文教学选点的精准性,展示了三节颇有启发性、示范性、观赏性的成语作文研究课。

仇定荣老师的成语作文课《举手投足:精雕细刻》,目标明确,构思巧妙,过程扎实,成效显著,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选点鲜明。作文教学的训练点很多,不同的学段,既可以训练不同的点,也可以训练同一个点。这样,如何确定适宜的训练点,就显得至关重要。苏教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人物描写刚好是一个重点,且动作描写极为精彩,《孔乙己》《范进中举》是其中的代表。因此,将人物的“举手投足”描写作为教学目标,就极为适宜,十分得体。当然,此时的动作描写,必须区别于小学阶段、七年级时的比较简单的动作描写,必须加大一些难度。于是,这时候的动作描写,确定为三个层级的训练:单一性动作描写、贯串性动作描写、穿插性动作描写。

第二,素材丰盈。作文教学,固然重在写作和历练,但适度的、目标性强的优秀素材,也是不必可缺的,因为这样的素材,不仅具有示范性,榜样性,还具有温故而知新的功效。所以,精心选择有价值的经典素材,无疑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纵观本堂课,课外优秀作品有《牵着母亲过马路》《挥手之间》以及教师的下水文,课内作品有《孔乙己》《范进中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母亲》《安恩和奶牛》等。在此基础上,还把学生的习作片段巧妙地组合成完整的作文《班级的个性》。这样,训练点是片段式动作描写,但最终呈现的是成文佳作,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成效卓著。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里,学生至少有5大收获:知道了三种动作描写;温习了课内外的动作描写文段;能依据规定话题口述动作描写;能根据要求,综合运用三种描写方法,撰写不少于100字的完整的动作过程;掌握了从片段上升到成文的组合式技法。

刘萌萌、张华老师采用同题同构的方式,展示了“曲径通幽”写作技法的奇妙和价值,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方法,行之有效。古语云:“文章贵在曲折之妙。”“文如看山不喜平。”“妙”也好,“不平”也罢,关键要有好的路径,有恰当的行文方法。刘、张两位老师深谙其道,她们不仅通过例文《吝啬鬼》让学生感悟“曲径通幽”之妙,归纳“曲径通幽”之法:开篇设悬,引人入境;妙用误会,扣人心弦;情节陡转,出奇制胜;还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口头练习、书面训练),灵活运用“曲径通幽”之技,从而让学生快速掌握了这种谋篇布局的作文方法。

第二,过程,形成模式。成语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对此,两位老师已经能较为娴熟地运用课题组形成的模式组织教学,其基本流程为: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阐述概念——引经据典,提炼技法——学以致用,习作训练——合作交流,成果分享——总结归纳,深化升华。

一言以蔽之,观摩三位老师的成语作文课,是一种欣喜,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自我升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